浙西首例!汪云开教授团队实现肺动脉高压微创治疗新突破

文章来源:宣传统战部 心脏中心 作者:杨晴 王娇 点击数:295 更新时间:2025-08-06

肺动脉高压素有“心血管系统的癌症”之称。全球患病率约1%,但3年病死率高达30%-40%。

近日,我院心脏中心团队顺利为两名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消融术”(PADN),该手术为浙西地区首例,标志着衢州市人民医院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手术做完我就感觉呼吸顺畅多了,胸闷头晕的症状也减轻了!”

吴女士,33岁,2年前因反复晕厥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尽管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但肺动脉压力控制始终不理想。近段时间轻微体力活动后再次出现晕厥症状,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张先生,6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明显,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确诊为“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经规范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的症状仍未缓解。

传统药物治疗无法遏制疾病进展,频繁的晕厥与呼吸困难让其生命随时可能戛然而止。

心脏中心汪云开教授团队王娇副主任医师立即组织病例讨论。“重度肺动脉高压已规范化应用药物治疗,心导管检查仍提示肺动脉重度高压。”经过全面评估,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汪云开教授决定带领团队实施“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消融术(PADN)”。

通过精准消融,术中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显示患者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有10%以上的降幅。同时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消融术(PADN)仅有微小穿刺伤口,达到 “一次微创、长期获益” 的效果。术后24小时,吴女士和张先生可下床活动。

经过心脏中心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吴女士和张先生顺利出院。

汪云开教授强调:“‘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易忽视但又十分凶险的疾病,其特征为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头晕、晕厥等症状,随病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许多患者直到出现呼吸困难、晕厥才就医,此时手术效果难达预期,因此,早期识别和全程管理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1、健康体检心脏评估

综合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胸片、肺动脉CTA等检查,对心脏功能进行早期识别与全面评估。

2、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重视“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同时动态评估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

3、密切关注心血管相关症状

重视胸闷、胸痛、晕厥等心脏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