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脏中心汪云开教授团队成功救治罕见重症心肌炎患者
文章来源:宣传统战部 心血管内科 作者:杨晴 汪云开 点击数:430 更新时间:2025-07-01
“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在不断变化,要打通阻碍医学发展的屏障,需要不断更新治疗手段,以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帮助更多患者。”
日前,一名罕见的药物相关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经过我院心脏中心汪云开教授团队的全力救治,平安出院。
突发剧烈胸痛,诱因不明
郑女士,47岁,一个月前,因突发剧烈胸痛,整个人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紧急送往急诊科。
急诊血化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郑女士的肌钙蛋白39.654μg/L(正常<0.026μg/L),心电图异常指标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心脏中心汪云开教授团队专家王娇会诊后,立即为郑女士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然而,造影结果却出乎意料——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未见明显狭窄、阻塞及斑块破裂。
诱发心力衰竭,火速抢救
“心脏血管正常,为什么会胸痛、乏力?”
面对新疑点,王娇仔细询问病史发现,原来郑女士于11天前接受了“直肠癌术后”第一次化疗,化疗方案中使用了一组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给患者带来生存希望的同时,也可能悄然‘损伤’着心脏,但由此所引发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案例,目前在全球并无相关报道。”在汪云开教授指导下,王娇仔细查阅文献,发现该药物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随后经抗痉挛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现象逐渐缓解。然而,郑女士的病情依然急转直下,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左心室室壁广泛异常信号伴心肌多发异常强化,出现严重恶性心律失常,血压降低至70-80/40-50mmHg,立即转至心脏监护中心(CCU)抢救。
启动云会诊,攻克疑难病
心脏中心立即启动疑难疾病线上会诊,连线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脏肿瘤MDT团队。衢州、上海两地专家充分评估后,考虑郑女士是“肿瘤药物性相关性心肌炎”。
经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天后,郑女士反复恶性心律失常消失、心力衰竭指标好转,病情趋于稳定。
出院当天,郑女士的家属将一面锦旗送到心内科,感谢汪云开教授团队。
据了解,该新型肿瘤药物诱发的重症心肌炎案例,在全球都极为罕见。心脏中心团队在汪云开教授的引领下,凭借多学科协作的高效应急机制、丰富的危重症救治经验以及前沿的诊疗技术,成功攻克脏器功能衰竭等重重难关,反映了医院在复杂疑难病症救治能力上的明显提升,也为同类罕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提供了宝贵案例。
汪云开提醒,肿瘤药物相关心脏毒性虽无法完全避免,但早期识别和全程管理可显著降低风险。
肿瘤药物治疗时需全程防控!
1 肿瘤药物治疗前进行心脏评估!
根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检查,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建议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2 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前三个月为高危期,建议第一个月每一周监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该患者化疗后11天后出现心肌损伤情况)
3 重视心脏警报!
重视心悸、胸痛、胸闷,乏力等心脏不适症状,如有上述情况,务必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