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首例!技术“心”突破!汪云开教授团队成功实施成人室间隔未闭微创介入术!
文章来源:心血管内科 作者:王娇 点击数:555 更新时间:2025-06-03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一天内完成3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分别为成人室间隔未闭微创介入术、微创下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其中成人室间隔未闭微创介入术为衢州市首例。
心脏上长了一颗“瘤”?真相是...
施先生今年48岁,几年前因活动后出现胸闷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但没有运动时,又无明显不适。加上听说这个“缺损”会自己愈合,施先生决定和它“和平共处”。
然而,让施先生没想到是,今年的体检报告上多了一个陌生词汇“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
“心脏上也会长肿瘤?”带着疑问,施先生来到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膜部瘤’并不是肿瘤,这是机体修复室间隔缺损长出的疤痕,‘膜部瘤’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甚至增加了自愈的可能性。”王娇副主任医师综合评估后发现施先生的心脏扩大明显,自愈可能性小,建议进行“左、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
手术由医院从上海市东方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汪云开教授团队成员王娇主刀。术中造影发现施先生室间隔存在3处缺损,并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为了减轻患者室间隔缺损所致左向右分流量,减轻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汪云开教授建议采用“主要缺损封堵,次要缺损保留,联合药物治疗”策略,在团队的紧密配合和精准操作下,手术顺利完成。
目前施先生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肺动脉高压得到缓解,降低了肺动脉高压、猝死的发生率。
专科建设再上“心”台阶 填补区域空白
衢州市首例成人室间隔未闭微创介入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衢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先天性心脏病亚专科建设方面迈上新台阶,填补了衢州地区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
同日,心血管内科还顺利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及“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两项微创介入手术。
三台手术均在不开胸的情况下精准完成病灶封堵,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当天即可下床活动,2天后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给与高度评价。
此次3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彰显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方面的硬核实力,通过心导管测压可明确肺动脉高压的分型,对患者实施精准手术方案的确定及实施,对于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的病例进行“close or treat-to-close(封堵或治疗后封堵)”分类,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度诊断和治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医在衢州”成为更多患者的首选!
结构性心脏病是心脏结构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它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和后天性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心脏肿瘤等)中与心脏结构改变相关的部分。这些心脏结构的异常可以发生在心脏的各个部位,包括心房、心室、心脏瓣膜、血管等。
积极进行心脏彩超的初筛可发现心脏结构异常,早期干预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汪云开教授提醒:“发现胸闷、气促,尤其心脏听诊存在异常杂音时,需要到心脏专科门诊就诊,避免把‘小问题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