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的“肉肉”可以保命?听听营养科主任怎么说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腊莎 点击数:1521 更新时间:2025-02-13


近日,大S的离世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一名黑龙江医务人员在网络上分享的观点引来众多网友关注:在面对重大疾病或突发状况时,体重70公斤,堪称身体对抗危机的关键资本。这一观点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众多正在努力减肥的人士纷纷陷入困惑:难道减肥计划要搁置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该说法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记者在网络搜索时发现,一位有着近20年从医经验的三甲医院医生也曾分享心得:“留些脂肪在身上,关键时刻能救命。同样病情危重,体重80公斤的六七十岁老人抗病能力往往比体重四十几公斤的年轻人更强。”

那么,胖人的“肉”真的是保命神器吗?70公斤的体重在应对重大疾病和突发状况时,是否真的更具优势?为此,本报记者特邀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静,为大家说说其中的科学知识。

为何聚焦70公斤

高静首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脂肪在人体中的关键作用。从医学专业视角来看,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诸多重要的生理使命。它不仅能储存能量,在身体需要时及时释放,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还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障细胞的正常运转;同时,脂肪在保温以及保护脏器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像一层天然的防护屏障,守护着人体的核心器官。

为何有人会提出70公斤有助于应对重大危机呢?高静解释道:“主要是相对体重过轻的人群而言,正常体重的人在面对重大疾病和突发情况时,身体的储备和适应能力通常更强。”体重达到70公斤时,体内储存的脂肪能在关键时刻为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和生理功能,这是其被认为具有优势的主要原因。

然而,凡事皆有度,脂肪也不例外。脂肪过少,身体就会缺乏足够的能量储备和保护屏障。当体脂率低于一定范围,各种健康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如营养不良、免疫力大幅下降,女性还可能遭受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规律等困扰。但脂肪过多同样会给身体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际上虽尚无统一的权威参考标准,但一般正常男性体脂率参考值在12%~20%,女性参考值为20%~30%。所以,对于“70公斤有助于应对重大疾病和突发情况”这一观点,必须辩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胖不过瘦 健康才是真谛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70公斤的意义和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呢?

高静指出,对于成年人,理想的状态是将体质指数(BMI)稳定维持在正常区间,即18.5kg/m2~23.9kg/m2。而针对老年人,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明确推荐:中国高龄老人BMI适宜范围在22kg/m2~26.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质指数正常范围建议同样为22kg/m2~26.9kg/m2)。由此可见,传统观念中“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并不科学,老年人保持适当的体重,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判断一个成人体重是否正常或异常,有几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8.5kg/m2~23.9kg/m2为正常范围;

24kg/m2~27.9kg/m2属于超重;

≥28kg/m2则判定为肥胖。

腰围:

正常腰围标准为男性<85cm,女性<80cm;

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时,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WHR):

腰臀比也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当男性WHR≥0.90,女性 WHR≥0.85时,即为中心性肥胖。

“既不能过度肥胖,也不能过度消瘦,维持健康的体重才是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关键。” 高静着重强调,尽管一定的脂肪储备能为身体提供额外的保障和支持,但这绝不意味着越胖越好。过度的脂肪堆积犹如一枚定时炸弹,可能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给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所以,追求恰到好处的体重,将BMI维持在正常标准内,才是通往健康的正确道路。

吃动平衡 筑牢健康根基

想要维持健康的体重,关键在于实现吃动平衡。在饮食和运动这两大关键因素中,首先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非一蹴而就,但却能让人受益颇多。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实用方法,轻松做到食不过量:

1.定时定量进餐,规律的饮食节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避免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

2.吃饭时细嚼慢咽,这样不仅能充分品味食物的美味,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防止进食过量。

3.采用分餐制,清晰地了解自己每餐的食物摄入量,避免因聚餐时的互相劝食而导致过量进食。

4.每顿适当少吃一两口,长期坚持下来,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避免体重的过度增加。

5.减少高能量加工食品的摄入,这类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油脂,热量极高,过多食用容易导致体重上升。

6.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餐厅的菜品通常为了追求口感而使用较多的调料和油脂,不利于健康饮食。

接着是运动方面。许多人常以工作繁忙、没时间运动为借口,而忽视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其实,最重要的是先迈出运动的第一步,让身体动起来。如果确实抽不出大块的时间进行运动,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同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上下班途中可以提前一站下车,步行一段距离;在办公室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晚上在家时,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此外,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持续性。

此外,高静特别提醒,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妙的系统,在应对重大疾病和突发情况时,涉及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除了体重因素外,年龄大小、是否患有基础疾病、遗传因素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都会对身体的应对能力和恢复情况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才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