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小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后……

文章来源:心血管内科 宣传统战部 作者:周珂 杨晴 点击数:915 更新时间:2025-04-01


最近的天气 可真是,以前睁眼:今天吃什么?现在睁眼:今天穿什么?浙江人不语,只是一味地换衣服……

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气温的波动可不只是“穿衣难”,血压更是坐上了“过山车”

今天,我们推出#看见心肺运动(第17期)

王先生今年36岁,8年前因血压长时间超过160/110mmHg(正常值140/90mmHg),被确诊为高血压。由于血压超出正常值不是很多,所以并没有引起王先生的注意,经常忘记按时服药。

上周,因为气温攀升,按照王先生以往的“经验”,温度升高血压就会适当下降,加上最近吃降压药后偶有头晕的症状,于是王先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停药!

刚开始停药的两天,王先生还有点担心,每天早晚都监测血压。

“这几天血压都正常,感觉以后都不用吃降压药了。”

正在王先生沾沾自喜时,意外发生了......

这天晚上,王先生刚和朋友打完篮球,就突感胸背部酸胀、双手麻木,朋友见状,立即将他送至我院。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发现,王先生的血压达到惊人的273/160mmHg,立即请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诊。

“高血压急症!”心血管内科医生迅速启动急症处理,通过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微泵注射降压,联合口服降压药调整,48小时后王先生血压逐渐稳定在160/105mmHg。

高血压急症有多危险?

血压骤升至180/120mmHg以上即为高血压急症,可导致:

血管“爆雷”:脑出血、主动脉夹层、急性心梗

器官“罢工”:急性肾衰竭、眼底出血失明  

为何中青年成高血压“新靶点”?

盲目自信,忽视早期信号:自认“身强力壮”,忽视头晕、心悸等早期信号。

认为高血压是“老人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上升,但并不代表高血压就是老年病。如今,熬夜、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

如何应对血压季节性波动?

【血压监测要牢记】

每天至少测量3次,分别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和晚上睡前。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

【合理膳食有讲究】

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建议适当多吃:

蔬菜:土豆、茄子、海带、莴笋

水果:香蕉、橙子、猕猴桃、雪梨

【运动方式要正确】

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渐进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

【规律作息别忽视】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帮助体内激素维持正常水平,保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宣传统战部   心血管内科   杨晴  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