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非补品,警惕“舌尖上的杀手”

文章来源:潮新闻 作者:徐莉 李晓杰 点击数:1388 更新时间:2025-02-21

来自衢州的方大叔怎么也想不到,朋友的一杯“药酒”,竟有这么大的“威力”。

就在数日前,方大叔饮用了朋友赠送的自制药酒,20分钟后,便出现口周及肢体麻木、心悸、胸闷,并频繁剧烈呕吐。

家属见状,立即将他送到当地县级医院,救治过程中方大叔出现血压骤降和严重心律失常。因病情急剧恶化,转送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当天晚上,方大叔的血压仅64/44mmHg,还有呕吐、腹痛、口周麻木及严重胸闷气促等症状,高度怀疑是乌头碱中毒。

入急诊后不到一小时首次血液灌流转机启动,连续两次血液灌流、持续心电监测、实时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内环境监测……经过抢救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全力救治,方大叔的血压逐步回升。

过急诊重症监护室18小时监护,方大叔的生命体征稳定,转入急诊病房。

次日毒检报告证实,方大叔血液中乌头碱和与草乌甲素分别超出致死量的26倍和10倍。

据了解,乌头碱的毒性堪比氰化钾,如同“心脏穿甲弹”,麻痹神经末梢后再破坏心肌细胞钠通道,从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数据显示,0.2mg乌头碱相当于1g草乌即可致成人中毒,3mg乌头碱可致死。

“乌头碱中毒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很难用药物缓解,患者随时会发生心跳骤停,要把握 ‘黄金救治时间’,快速识别并及时施救。”急诊科主任柳月珍表示。

“预防是关键,不引用自制药酒,不喝来历不明的药酒。”

柳月珍提醒,出现乌头碱中毒的病例并不少,民间“川乌、草乌、附子”泡酒风险极高,煮沸也很难破坏双酯型生物碱。当出现口舌发麻、呕吐冷汗、心慌抽搐时,应立即就医,同时保留呕吐物和药渣样本,告知医生饮用时间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