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技术带来的新希望
文章来源:感染科 作者:翁亮亮 陈小燕 点击数:1449 更新时间:2025-01-29
从恐惧无助,到康复出院,患者老林的经历,是一场医学与生命的接力赛,也是一段温暖的双向奔赴。
52岁的老林是衢江区人。半个月前,他忽然发现自己脸色越来越黄,而且食欲不振、浑身乏力,整个人瘦了一圈。1月13日,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我院检查。
肝功能检查提示
谷丙转氨酶 4300U/L
谷草转氨酶 5375U/L
总胆红素 292.5umol/L
多项指标超出正常值
数十倍甚至百倍
而凝血功能提示:
国际标准比值1.52
凝血酶原活动度 53%
老林的肝功能指标严重异常,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发生严重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由于病情凶险,感染科人工肝治疗师陈梅琴副主任医师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建议人工肝治疗。
听说要进行“人工肝治疗”,老林的心情十分复杂,既有对疾病的恐惧,也有对治疗效果的焦虑。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EV后,可进展为慢性戊型肝炎,甚至肝硬化。”感染科主任彭春仙表示,大多数戊肝患者可自愈,但少数患者,尤其是孕妇、老年人或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而人工肝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人工肝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肝脏’,而是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替代肝脏部分功能,达到清除体内毒素,调节免疫功能,支持肝脏再生的目的,从而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为肝脏的自我恢复或肝移植争取时间。”
消除了顾虑后,老林决定接受人工肝治疗。
陈梅琴带领治疗团队精准施治,老林顺利完成了两次人工肝治疗。经过综合护肝、利胆退黄治疗,老林的黄疸逐渐消退,食欲慢慢恢复,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感谢你们让我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如今,老林终于可以轻松地站起来了,为了感谢感染科医护团队,他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最新肝功能复查提示:谷丙转氨酶84U/L,谷草转氨酶 33U/L,总胆红素79umol/L。凝血功能提示:国际标准比值0.96,凝血酶原活动度107%。陈梅琴叮嘱道:“后续还需要继续静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劳累,避免饮酒。
1月28日除夕这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啦!
团 队 介 绍
我院感染科是浙西地区最早开展人工肝治疗技术的医院。自2022年1月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已为195名患者成功实施人工肝治疗。治疗团队由2名人工肝治疗师和2名人工肝专业护士组成,具有抢救危重肝病患者的经验。团队曾前往国家人工肝专业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团队协作默契,诊疗能力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