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半年之久,竟是“虫子”惹的祸?

文章来源:感染科 作者:翁亮亮 陈晓春 点击数:216 更新时间:2024-03-05

从传统传染病,到全身各系统感染、不明原因发热等,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感染科均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这其中,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因其症状、体征复杂多变,诊断过程如同探案,需要有猎犬一样的嗅觉,猫头鹰一样的眼力,福尔摩斯一样的思维,抓住患者病史的蛛丝马迹寻找诊断的依据。

今天,感染科“探秘”系列和大家见面,分享病原微生物世界的“千丝万缕”,揭开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神秘面纱。

72岁的徐奶奶,平日里身体强健,但是半年前的一场咳嗽,让她开始频繁进出医院。一开始,当地医生都认为徐奶奶是普通的感冒,就给徐奶奶开了些药,但烦人的咳嗽一直未能缓解,这让徐奶奶难以忍受,决定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后,徐奶奶的胸部CT检查显示两肺感染性病变,当地医生初步考虑病毒性肺炎或隐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CT却显示肺部病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

为了进一步治疗,当地医院建议徐奶奶转到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就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呈阳性,支气管镜下检查发现肺泡灌洗NGS提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0序列,考虑肺结核,建议转入感染科。”接诊医生接诊后迅速对徐奶奶的病情做出判断。

转入感染科后,尽管存在结核感染的迹象,但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信息,让感染科医生对肺结核的确诊产生了疑虑。

“一般来说,结核患者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感染科彭春仙主任医生详细询问徐大妈病史,并细致分析肺部CT影像学表现,结合嗜酸粒细胞增多,发现了关键的病史线索:几个月前,徐大妈有生吃河蟹的经历。于是展开寄生虫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肺吸虫抗体IG抗体阳性,肝吸虫IG抗体阳性,结合胸部CT影像特点确诊为肺吸虫病,给予吡喹酮进行驱虫治疗。

2周后,徐大妈的症状明显好转,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水平,肺部病灶复查也显示明显吸收好转。徐大妈也终于摆脱了烦人的咳嗽,重新获得了往日的活力。

专家解读:该患者胸部CT影像特点不符合肺结核的特征,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测序虽然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序列,但只有30个序列数,患者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可能。所以需要对肺结核诊断提出疑问,再次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寻找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依据。因此一次详细病史的询问,一次诊断的质疑,都可以使感染真相大白,使患者疾病得以治愈。

科普

什么是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别名肺并殖吸虫病,源自人与动物(如猫、犬、猪、野生动物)为其终宿主,川卷螺为第一中间宿主,溪蟹和蝲蛄则是第二中间宿主。感染主要通过生蟹、蝲蛄等未充分烹饪的水产品摄入,或者患者排出的虫卵污染环境、水源和食物引起。

感染肺吸虫病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肺吸虫病后症状多种多样:

1. 急性肺吸虫病:腹痛、腹泻、畏寒、发热、荨麻疹,随后出现气短、咳嗽、胸痛等。

2. 慢性肺吸虫病:起病缓慢,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皮下结节等。肺外器官也可能受影响,表现为脑脊髓、肝脏等相应症状。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预防肺吸虫病的最佳途径是阻断“口入”传播途径:

1. 拒绝生食、半生食。

2. 远离未煮沸的水源,拒绝生水。

3. 避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减少虫卵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