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 衢医"童"行|7岁小朋友为什么“大腹便便”?

文章来源:疝与小儿外科 作者:郭蒙福 点击数:1538 更新时间:2023-05-05

7岁的小明(化名)来自衢江区,自出生反复出现排便困难,有时一个多月才解一次大便,长期排便不畅,小小的身躯和大大的“啤酒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月15日,小明因 16 天未解大便入住我院疝与小儿外科,行全腹部 CT、气钡灌肠造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往往出生后即会发病,反复出现排便困难,便秘,胃口差等症状,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一旦确诊,要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听说手术,小明奶奶面露愁容。“孩子吃不下饭,肚子鼓得像个球一样,不忍心啊……”小明自幼跟随奶奶一起生活,年迈的奶奶靠着做来料加工和低保勉强维持生计,给孩子看病更是难上加难。

疝与小儿外科副主任徐乃喜得知小明家的困难后,便为小明申请儿童先天性疾病救助基金,随即浙江广播电视集团107城市之声和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的公益项目——“向阳花基金”为小明提供援助。小明的手术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剩余费用由向阳花基金支付。

同时,徐乃喜邀请温附二小儿外科专家李仲荣教授会诊,为小明制定手术方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3月3日,李仲荣教授和我院疝与小儿外科团队为小明实施了“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术中发现小明的结肠明显扩张,狭窄段近端扩张肠管长达45cm,最宽处竟达到10cm,怪不得小明的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将病变肠管顺利切除,并进行结肠肛门吻合,今后小明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规律的排便了。

术后第2天,小明开始陆续排便,3天后开始进食流质,7天后顺利出院。术后至今1月余,小明排便正常。看到孙子“啤酒肚”消失,能吃爱笑,小明的奶奶感激不已。

科    普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指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肌层缺乏神经细胞的调控而持续痉挛,导致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代偿性肥厚、扩张。发病率约为1/5000,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4倍,胃肠道畸形中仅次于直肠肛门畸形,位列第二。

微创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也是我院疝与小儿外科在儿童结构性疾病的诊疗水平上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