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幽”,健康“胃”来 防HP感染,公筷公勺是有效屏障

文章来源:衢州晚报 作者:徐聪琳 吴凯媚 杨晴 点击数:1084 更新时间:2022-05-31

前不久,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新增加了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旨在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相关性的正确认识,呼吁公众积极地关注自身健康,帮助溃疡与胃癌等高危人群根除病菌隐患。”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建光告诉记者,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全国约7亿多人被幽门螺杆菌困扰,“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胃内高胃酸浓度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通过自身生产特殊的尿素酶,释放一些碱性物质如氨类,中和胃酸,制造生存环境。”


吹口气就能检验, 感染了HP有什么危害?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吗?此前,话题“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曾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虽然HP感染率那么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是极少数,而且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徐建光说,近年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吹口气就能完成检查。报告上显示HP阳性,表明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患者不用太惊慌,因为胃癌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徐建光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主要影响胃内环境和胃壁结构,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及胃痛、胃胀、恶心、反酸、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都有影响。”因此,感染者如果出现胃部疼痛、腹胀、频繁打嗝、食欲不振时,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正规的治疗。

徐建光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或者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无需过度治疗,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但对于已经出现症状,尤其检查出消化道溃疡,或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则需要接受标准的规范化治疗,不可擅自用药,也不建议私自中途中断治疗,以防增加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


根除率达90%以上,治好了会复发吗?

据了解,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根除HP,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疗程一般为7天——14天,根除率达90%以上,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由于铋剂不存在耐药性,短期应用安全性高,除非有铋剂禁忌,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验治疗方案推荐尽可能应用含铋剂的四联方案。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年复发率为2.2%。所谓的‘复发’,很大一部分是上次根本没有根除成功。”徐建光说,幽门螺杆菌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又藏身于胃部黏液层下方、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给药并无多大效果,口服药又往往因为胃酸环境、黏液层屏障等,药效大打折扣,“再加上有的患者不按要求积极配合治疗,常常发生漏服、乱服等现象,可能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因此,要想真正“狙杀”幽门螺杆菌,还需要多药联合,具体需要按照医生结合患者个人情况,从而给出方案。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提高,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建立了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让市民享受“专病专治,专病细治”的专业服务。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重要的依旧是日常预防。”徐建光介绍,幽门螺杆菌经口传播,极具传染性,所以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更换牙具,少食生冷食物,少刺激胃,家长避免口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等,“尤其是要注意使用公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其它病菌和传染病而言,公筷公勺是一道有效的屏障。”


相关链接

面对HP感染,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应及时根治: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

●MALT淋巴瘤;

●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