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手记(三):援疆助我再成长

文章来源:援疆医疗队 作者:汪正飞 点击数:3718 更新时间:2012-11-13

    不知不觉,援疆工作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始终铭记“我是一名援疆医生,我最大的任务就是治病救人,为当地病人服务,同时做好带教工作,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援疆医疗队伍”。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主刀手术共20余例,因为我的专业是肝胆外科,所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胆囊切除手术。其中一例是开腹胆囊切除术,当地医生手术方法是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小切口,由于手术切口小,整个手术过程只有主刀医生可以看清手术野,助手和洗手护士无法了解手术步骤,影响了手术配合。术中切胆囊时,将胆囊从浆肌层剥离,胆囊切除后再缝合胆囊浆肌层。我在做这个手术时,取右侧肋缘下切口,充分暴露手术野,在切胆囊时,用电刀切除,避免了胆囊浆肌层缝合后留下死腔引起术后感染的机会。让助手和洗手护士清楚地了解手术步骤,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同时也能让助手更快的掌握手术技巧,起到带教的作用。另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当地医生在进腹后,习惯用电钩解剖胆囊三角,而我在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指导助手用分离钳解剖胆囊三角,防止电钩带来的热损伤,预防热损伤导致术后胆道并发症。
    作为一名医生,手术在每个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只是一个部分,更多的工作是手术以外的,比如说: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术后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出院病人的指导及随诊等,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对乌什县的病人及医疗现状,我总结出一下几点:1、疾病谱和浙江的不一样。诸如一些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传染性疾病,该地区是结核病高发地,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认识,尤其是手术前要对每个病人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把握手术指征。2、病情比较复杂。往往是起病之初不就诊,病情重了,甚至出现并发症了,才来医院,就诊时合并症比较多,增加了诊治的困难。比如说急性阑尾炎,大部分病人来就诊时都已经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这在我们老家医院是不多见的。所以,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增强及早看病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3、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因为乌什县人口比例中维吾尔族占90%以上,大部分病人都说维语,而比语言不通更困难的是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一件事物、一个情况,可能考虑、理解的完全不一样。比如,有个女病人,乳房脓肿入院后需要手术切排,这在外科医生看来是个比较简单的手术,患者却死活不让男医生手术,碰巧唯一的女轮转医生出科了,思想工作做不通,只能出院。4、经济困难。一些患者就几百块钱,因为病情,只能住院,但因为缺钱,连必须的检查和治疗都不能上,又只能出院。有了新农合后,这种现象减少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病人因无力承担自费部分而放弃治疗。也因为经济困难,很多必须的检查不能做,直接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这样的事情多了,医生也往往根据经验予以治疗,患者一说没钱,就不往深处想问题,久而久之,对于本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影响,而这反过来又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如此往复,难矣。
    作为援疆医生,就专业知识而言,我不能局限于仅把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好。在这边,不可能只面对专一的患者,至少在大外科这样的层面,必须都要我去面对。也不像在老家单位,非自己专业的问题可以请会诊,有相关专科的专家帮忙解决,这里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全科医生的姿态来诊治疾病,这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再学习的过程。可能多年以来有些方面的知识已经陌生、陈旧甚至遗忘了,怎么办?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事情的处理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你能否通过历练,拥有这样一种思维、眼界和胸怀,能够让你有相应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去思考、处理一些事情,能够让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变得更宽广、更宏大、更浑厚!以便在援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