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呵护光明

文章来源:衢州晚报 作者:林鹏 曹敏 点击数:5243 更新时间:2014-05-05

  “如果失去光明,生活会怎样?”在市区斗潭公园船帆雕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展开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走路好紧张啊,前面会有什么呢?方向有没有走错?”“碗里的小东西是什么啊?这么滚来滚去的不听话,怎么都夹不起来?”“往杯子里倒水应该很简单吧,可水倒满了没啊?可以用手摸一下吗?”孩子们的萌态引得家长们纷纷举起手中相机、手机。
  这是一场综艺娱乐节目?还是学校组织的新教学活动?
  都不是。这是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开展的体验盲人生活活动,让市民体会盲人的生活世界,旨在唤起人们对保护眼睛的重视,给予弱视、盲人等群体更多的关爱。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多年来,一直持续地开展这类与市民及患者互动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活动,如每年组织若干次义诊小分队到农村、社区、养老院的义诊筛查,全国爱眼日的义诊及主题宣教,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筹措基金免费手术,建立与群众患者沟通的公众微信及QQ群……
    这一系列点点滴滴为群众、为患者提供关爱的行动,最终汇聚成爱的洪流在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医护人员的心中时刻涌动着,全身心地呵护着患者的“光明之窗”——眼睛。
 
复明不仅仅是视力正常
更是代表希望
 
   “医生,请你帮帮他。”推门进来的是位熟人,衢江区杜泽镇的张月华带着一位中年人走进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姜方正的诊室。
原来张月华曾经是位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0岁不到的他眼睛就看不清东西。2008年的某天,张月华也是被人带到了姜方正的诊室。
    “怎么这个年纪还有先天性白内障?每年组织开展的扫盲行动没有发现他眼睛的异常吗?”姜方正到现在都记得自己当时的诧异。这件事给他触动很大。
    姜方正为张月华先做了一只眼睛的白内障手术,效果很好,术后他能清晰地看见物体。可由于另一只眼睛还是看不见,所以没有立体视觉。按理在第一只眼睛手术后,他就会问什么时候可以做第二只眼睛的手术,可姜方正一直没等到张月华开口。
    在他快出院时,姜方正还是熬不住问张月华:“另外一只眼睛白内障手术也得做掉,怎么不想做?”
   “医生,我没钱了。”张月华的回答有些窘迫。
    在了解张月华不做治疗的原因及家庭情况后,姜方正主动为张月华找工作提供帮助,替他想办法解决生活经济来源问题。后来,张月华从当地信用社贷了一笔钱用于另一只眼睛的治疗费,成功地实现双眼恢复正常视力。
    半年后,恢复劳动能力的张月华还清贷款之余还有积蓄。这次带同村人过来,想请为自己看好白内障的医生也给村里人看下,让他人也有机会和自己一样重获光明。
   
成立义工小分队赴乡村
寻找贫困白内障患者
 
    到底还有多少和张月华一样的白内障患者,现在还在农村里苦苦忍受?
    几经合计,2011年市人民医院眼科组织起一支白内障筛查的义工队伍,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奔赴农村乡镇,收集白内障患者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光明与你同行”的义工QQ群,扩大义工队伍的信息收集能力。
    2013年10月26日,衢江区杜泽镇宝山敬老院里迎来了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特殊客人。老人们热泪盈眶,他们没想到会有送上门的医疗服务。义工小分队将检查的结果带了回来,报到市慈善总会,很快治疗经费下来了,安排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
   “在农村,由于老人缺乏医学知识,对自己的白内障没有概念,误以为是其他毛病,耽搁治疗,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劳动和生活。”姜方正说,义工小分队在乡村开展活动时,常常提供相关的白内障知识宣教内容,帮助群众了解这种常见眼病。
    帮扶信息无法在农村实现全覆盖,义工小分队就一遍一遍地走访。治疗费用不足,就联系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建立定向捐赠的慈善基金——衢州市光明与你同行白内障复明基金。
   
成立“白内障复明基金”
为贫困患者筹措治疗费用
 
    为了让更多家境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脱离黑暗,得到复明手术治疗,2011年10月,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向衢州市慈善总会申请成立“衢州市光明与你同行白内障复明基金”。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先后得到浙江恒阳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三棱塑胶有限公司、浙江赢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浙江龙游贝斯特添加剂有限公司、江山国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北大数学系博士赵彤远、市民祝强奋等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慷慨捐赠,筹措基金金额达50.4万元。到目前,已为203位贫困白内障患者成功施行手术治疗。
   “该基金使用对象是全市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对手术费给予补助,比如医疗保险外不能报销的医疗费用。”姜方正说,另外还对白内障患者往来车费进行补贴,市本级、柯城、衢江的患者50元/例,江山、龙游、常山、开化的患者100元/例。
  常山人蓝秀兰今年49岁,身患糖尿病,又有白内障。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没有得到治疗,年纪尚轻的她承受着普通人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不仅不能为家庭出力,还拖累了家人。
    她的名字被填上申请单,拿着这些单据证件来到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基金”为她提供资助的手术治疗。当蒙在眼睛上的纱布被拆去,她的世界逐渐开始清晰。去年,她完成一只眼睛的手术,另一只眼睛也在前段时间完成手术。双眼复明后她很开心,终于可以让一直照顾自己的女儿轻松一点了,这些年可苦累了女儿。
    由于“白内障复明基金”台账清晰,而且通过市慈善总会指定网站和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来源、资助对象资料、资助评审过程收支明细、余额等,所以这项专款专用、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到了捐赠企业和爱心人士一致认同和肯定。3月22日,在市区斗潭公园举行的盲人体验活动现场,江山国能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向该基金捐赠了5万元。
   
爱心更需要担当
不能把患者往外推
 
    “小孩子眼睛一眨一眨是什么原因?” 2013年9月的某天,市人民医院眼科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一位微友提出自己的疑问。
    “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很多。首先需要找出诱因,明确诊断,抽动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有经验医生予以检查和诊断,家长如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应该及早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在微信上,市人民医院眼科马上作了回复。
    不仅儿童会得眼病,连刚出生百余天的新生儿也会有白内障,马虎不得。市人民医院眼科曾接到一个病例,一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查出患有白内障。患儿家人着急得不得了,毕竟这是全家人的心头肉。
    这孩子很幸运。市人民医院眼科为他做的手术很顺利。如今这孩子和其他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
    “医生这个职业的心理压力很大,面对的往往是患者今后的幸福甚至是生命。”对于眼科医生,要在眼球这个微小的空间里腾挪纵横,时刻考验着眼科医生的神经和抗压能力。
    2010年10月4日,市人民医院眼科的义工小分队下乡筛查时,发现柯城区华墅乡刘畈村的百岁老人王雪花(化名)患有白内障,60多岁的女儿照顾得非常吃力,毕竟女儿自己年纪也大了。
    对医生而言,此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她的病症,而是给一位百岁老人做手术的高风险问题,如何能安全地为老人施行手术治疗?
“这台手术要求医生的技术非常娴熟,不能出一点差错。”姜方正说,老人在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达到了手术目的。她女儿也为此舒了口气,如今她的护理工作可比以前轻松多了。
   
高超的治疗技术
才是爱心的保障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许多以前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成为现实。衢江区沈家樟潭街道沈家村的汪勇飞(化名)经历了一次惊魂历程,在厂里工作中,因为没有采取保护措施,铁屑溅入眼睑,造成外伤性白内障球内异物。在疼痛之余,他开始为自己的眼睛担心。“以后会不会再也见不到光明了?”
    姜方正介绍,对汪勇飞施行的治疗,是采取了晶状体切割+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的手术方案。一个月前,眼科中心的医生们为汪勇飞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恢复了正常视力,目前已经重新开始上班。
   “来到我们眼科治疗的一般都是复杂型患者,需要一次联合手术来解除疾患,以避免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风险和痛苦。”姜方正说,眼科的专业化细分,保证了一些技术在衢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眼科中心分设四个诊疗专业组,分别负责糖尿病性眼病、眼底内科、眼外伤、眼底外科、白内障、小儿斜弱视与儿童眼病等领域,每个专业组由高职称的医师作带头人,他们各有专长。
    中心人才配备及梯队建设完善,现有各级专业医师14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5人、技术人员2人、硕士学位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董毓华还被浙江中医药大学聘请为硕士生导师,这也是目前衢州市眼科学界唯一的硕士生导师。
    对那些本院目前还不能开展的手术,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会邀请省内外更高水平的专家来院指导和实施手术治疗。江山的曹亮亮(化名)因车祸外伤导致视神经管骨折,完全失明。市人民医院眼科邀请外地专家来衢开展合作手术,在“内镜下神经管减压术”顺利实施后,曹亮亮的眼睛恢复了日常生活的功能要求。
   “医学无边界,在技术和学术的造诣上,不同的医学专家各有所长。”姜方正说,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眼科中心的诊疗平台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充分整合我们的资源为患者解决眼睛疾患,竭力帮助病患群众重新回到光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