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见多了,我更理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难处” 以一己之力,担负起 600多个市民家庭的健康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王红岭 蒋涛 点击数:4755 更新时间:2019-07-23

医生是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患者的康复为最大的欣慰。他们的付出,关系到无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死。人们从不吝啬对医生的讴歌和赞美,因为医生不仅仅是让人信赖的健康守护者,更是有温度、有担当的普通人。

日前,记者采访了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传刘。采访中,他一再谦虚地表示,这都是一些日常工作,不值一提。但在记者看来,他所谓的这些日常工作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暖心的医患故事。

  医术精湛,帮助84岁脑梗患者恢复健康

今年81日,作为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王传刘医生将奔赴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支援帮扶。得知此消息后,不少老患者通过微信留言、电话等方式表达不舍,有的咨询用药指导,有的做康复训练咨询,有的趁王传刘医生还在医院坐诊,特地过来做复查。

 “王医生,听说您要出差,这两天我想带老母亲过来做个复查。”前不久,衢江区的宋先生给王传刘医生发来信息。原来,宋先生84岁高龄的母亲邱奶奶曾三次发生脑梗死,每次都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抢救,而王传刘医生恰好是邱奶奶的主管医生。

邱奶奶三次发病,最严重的是去年822日第二次脑梗发作,当时,家人都以为救不回来了。当晚830,邱奶奶脑梗复发,伴癫痫持续状态,被紧急送往衢州市人民医院抢救。值班医生王传刘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室会诊,患者病情十分危急,大面积脑梗导致其陷入昏迷状态,自主呼吸微弱,急诊医生开启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送入重症监护中心。

确诊病情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中心联合会诊,给邱奶奶制定了治疗方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保护脑组织、稳定内环境、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措施,5天后,邱奶奶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827日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邱奶奶当时身体条件还不错,清醒时,讲话逻辑清晰,我预判患者进行专业的药物及康复治疗后,很可能可以下地行走。”王传刘医生如实相告。

 “当时我妈病情凶险,医院给我们下发了病危通知。大家都以为老太太很可能救不回来了,下地行走就更不敢奢望了。”宋先生相告,当时王传刘医生建议进行康复治疗,家属也没抱太大希望。但做了一周的康复训练后,老太太真的可以下床走路了。由于治疗护理得当,邱奶奶的恢复情况良好。目前,除了走路慢一点,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真的非常感谢王传刘医生,没有他的坚持和建议,就没有我母亲现在的健康生活。”宋先生感慨说,王传刘医生跟患者的关系非常好,他治愈的患者,在出院时,几乎都会互留微信,这样既方便医生后续的跟踪随访,又方便患者随时咨询。就他所知,王传刘微信朋友圈里添加的患者已超过600位。

 学无止境,不断钻研神经内科前沿理论知识

 “神经系统相对复杂,而且目前处在信息发达时代,新的理念和新的手段正在向我们发出挑战,也大大增加了神经内科疾病病情诊断、预判的难度。”王传刘说,在脑中风等相对成熟稳定的治疗手段和方案之外,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技术知识,对神经内科医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去年年初,江山患者毛女士突然出现四肢不能活动、肢体麻木等症状,加上既往有宫颈癌病史,当地医院考虑患者为肿瘤转移。患者曾一度失去了信心,后慕名前往市人民医院救治,经过医院妇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为其联合会诊,做了辅助相关检查,排除了肿瘤转移的可能。经过详细的问诊、查体,“患者症状都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我据此诊断患者是多发性神经根神经发炎,而非肿瘤转移,并进行了对症治疗。”王传刘介绍,进行对应治疗一周后,毛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可独立下床行走,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王传刘医生很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在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他转发的一些前沿理论研究、手术案例分析。”神经内科主任林海燕的话,再次证实了王传刘医生在医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正是出于这种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王传刘医生成功入选“衢州115人才工程”。

 “技术是基础,态度比技术更重要。”在市人民医院,像王传刘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在他们的心中,优先考虑的,从来都是患者。他们以患者为中心,恪尽职守,不断打磨医术。他们与患者为友,每个人微信里都添加了数百到上千不等的患者朋友,每天24小时回复患者的咨询和提问,从不懈怠。他们深深知道,每一分努力,每一次互动,背后都承载着患者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