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新剂还能用吗

文章来源:健康报 作者:聂 静 张金良 点击数:4751 更新时间:2013-01-30

    有的人喜欢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使用各种空气清新剂,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时,期望因此获得消除室内污染、清新空气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空气清新剂既不能净化空气,也不具有杀菌的作用,只是用芳香气味遮盖微环境中的异味。有研究显示,某些空气清新剂能够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超细颗粒,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空气清新剂分三种
  空气清新剂通常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气态空气清新剂有臭氧和负离子两种类型。液态空气清新剂主要用各种不同香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固态的主要有卫生香和熏香等两类。罐装产品中还含有丙烷、丁烷、二甲醚等推进剂,并充以一定量的氮气。除味剂和除臭剂中的空气清新物质一般为含有与硫化合物、氨、胺类、甲醛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清新剂和清香剂多为多醇类、薄荷油、香精等物质。
  空气清新剂反致空气污染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付晓辛、王新明等对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销售的14个品牌、15种不同香型,共26个盒装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发现,空气清新剂含有94种化合物:烯烃18种、醇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4种、醚类5种、酚类1种、酯类25种及其他化合物12种,其中萜类化合物约占总化合物数量的40%。该文章刊登在今年《环境化学》第2期上,题目是《空气清新剂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香料,也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绝大多数萜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者多个不饱和碳双链,具有强还原性。研究证实,萜类物质是光化学烟雾和二次气溶胶生成的主要前体物质,易与空气中的臭氧、羟自由基和氮氧化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醛类、酮类等二次污染物。这些物质以物理或化学过程吸附在颗粒物上,生成细小的气溶胶。室外空气中的臭氧很容易通过与室内空气交换进入室内(或者车内),造成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其浓度可达到室外空气浓度的20%~70%。空气清新剂中挥发的萜类化合物能与臭氧迅速反应,导致室内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浓度大幅增加,成为室内二次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情况在车内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