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人的眼光去看 用病人的心去感受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徐晓波 点击数:9298 更新时间:2012-07-03

    开栏语:持续一个月的“十佳最美天使”评选宣传活动已经结束。本周开始,本版开设《“十佳最美天使”风采展》栏目,记者将跟随这些白衣天使们,在工作、生活中展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让读者零距离目睹他们的最美一面。
  轻盈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不停地穿梭于护士站与病房之间,换药、输液、吸痰、抢救病人……6月21日,这是记者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五楼跟随戚东静一天所看到的。
戚东静出生于医生世家,1996年高考,在母亲的影响下,她放弃了当语文老师的梦想,报考了温州医学院护理专业。1999年毕业后进入市人民医院,先后在五官科、脑外科、肾内科等科室工作。
因为热爱重回脑外科
  2010年7月19日,作为护理骨干,戚东静重新回到了脑外科,这是她曾经工作过四年,时常梦回的地方。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脑外科是全院工作最繁忙、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她刚刚在上海华山医院学习,马上就要晋升肾内科腹膜透析专科护士,放弃这个机会值得吗?
“脑外科节奏快、充实,工作更具挑战性吧。”问及为何重回脑外科,戚东静一边给病人翻身拍背一边告诉记者,她喜欢外科,尤其脑外科接触的多为急、危重病人,对自己业务的提高最快。不过,她也承认,在这里工作的压力大于之前的岗位。
“当初她也是迫不得已才离开脑外科的。”脑外科护士长姚建珍告诉记者,2004年,由于长期辛劳工作,戚东静患支气管扩张,在工作时咯血两次。万不得已,她调离了脑外科,之后的6年,她一直在肾内科工作。
而对于戚东静的再次“回归”,大家早有所料,“以她的性子,脑外科最适合她不过了。”在同事眼中,戚东静干练、做事风风火火,业务精,人缘好,也很乐于帮助同事。
一天来回病房900趟
  戚东静是脑外科的责任护士,这也意味着她身上的担子更重。跟随了一天,记者发现,她的工作极为繁琐,包括病情观察、接收病人、为病人翻身拍背吸痰、打针输液和抢救病人等。往往是还没返回护士站,呼叫铃又响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每天繁重和冗长的工作,她辗转于病房与病人之间。处理各项工作,如整理病历、检查护理文书、巡视病房,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记者看看时间18点10分。记者掐指一数,一天来回各个病房大约900趟。而这只是13年护士生涯中普普通通的一天。工作13年,戚东静只请过一次年休假。
  对待工作无私奉献,对待家人她却十分“苛刻”。8岁的儿子从小到大,多由婆婆及丈夫带大,儿子经常问她:“妈妈,今天你上班吗?”戚东静知道,儿子多希望她能好好陪他一天。
  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全国的白衣天使们提出了严峻考验。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此时此刻,她深知投入“抗非”一线意味着什么。但是她没有选择退却,在与家人商议后,毅然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婆婆,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报名参加了集训队。
  在非典临时病房里,她和姐妹们穿上三层隔离衣,戴上防护罩进行着严格的消毒隔离及护理操作规范的训练。一次又一次,衣服湿了一层又一层,虽曾晕厥在训练现场,但她也从未想到过退却。事后,有朋友问:“当时你当真那么勇敢?如果真有非典病人你害怕吗?你会后悔吗?”她说:“当时我并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是我的职责,而那时我应该是一名战士。你想战士能在战场上做逃兵吗?”
在被调到非典临时病房工作时,她的母亲脑梗塞住院已半个多月,她却无法去看望母亲。对此,戚东静只是说了句:“妈妈过去是医生,她能理解我!”
天使也会流泪
   “用病人的眼光去看问题,用病人的心去感受问题。”这是戚东静一直对护士这份职业保持激情的源泉。
  一位70多岁的听神经瘤患者已被病魔折磨多年,入院后发现营养不良明显,每天恶心呕吐频繁。戚东静主动嘘寒问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与他拉家常,倾听他的诉说,分散注意力。翻身、皮肤护理、更换床单和衣裤,不怕脏不怕累,关心他的饮食、休息,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老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她和同事们一道,不厌其烦,耐心地为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长达一个多月。一日她给病人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时,一阵呛咳之后,黄色的脓痰一下子溅到她的脸上、手上、身上,她顾不上擦洗,继续协助病人排痰,还安慰着说:“没关系,痰咳出来就好了。”
  一天晚上,戚东静在家休息,接到护士长的电话说病人发生病情变化需抢救,她连忙赶到医院,一起参与抢救,但并发症最终还是夺走了患者的生命。走出抢救室,戚东静躲在护士休息室嚎啕大哭起来。“那一刻,感觉就像失去了亲人一般心痛。”戚东静说。
    当然,护士工作也会茫然。曾经工作时遭受过白眼,也遭受不理解,“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天使有时也会流泪。”
   “不过,10多年一天天过来了,也习惯了。每当这些时候,我们都感到内心很委屈。不过委屈归委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多理解他们。”戚东静说,病人及家属不了解护士工作的特点,而且他们在经济上、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治疗的结果也不确定,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作为护士,只能在护理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每当看到一个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之后得到了康复,那种生命重生的喜悦,那种护理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就觉得当年的选择是无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