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群体-----获第三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

文章来源:宣联处 作者:曹敏 张伟文 点击数:7374 更新时间:2015-03-20

    作为医务工作者,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部分器官功能衰竭不得不在药物和机器的帮助下维持生命,一生中剩余的时光大部分都要在医院度过。某些时候,生命脆弱得如此令人无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夺去千万个可贵的生命。然而,幸运的是,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也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尽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是脏器衰竭病人共同的心愿。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手术却只有1万例左右,那么其他29万患者怎么办?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药物和机器来维持生命,有的患者是在对供体器官的焦急和苦苦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可能也知道,事实上,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人其实很多,特别是因意外伤害,比如交通事故等离世的病人大都符合条件。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人们自愿捐献器官的案例数量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器官捐献的比例还非常低。
    2010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器官捐献例数呈逐步上升趋势。我们衢州市从2012年6月出现第一例器官捐献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涌现出了31例器官捐献者,挽救了87位重症患者生命,为至少 40 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到目前为止,衢州市人民医院共促成了11例器官捐献,是衢州市捐献例数最多的医院。31 --这看似极不起眼的阿拉伯数字,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含义。它传递着31位捐献者及其家庭的大爱之情,代表着80多位器官衰竭患者由此重获生的希望,饱含着许许多多医务人员和器官捐献协调员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中既有来自医疗单位的白衣战士,也有来自红十字会的专职干部,有来自工矿企业的普通职工,也有来自农村基层的淳朴农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三衢大地,但是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生命延续,而并肩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的在亲人生命走到尽头时,强忍悲痛决定无偿捐献至爱亲人的器官,挽救他人生命;有的默默承受不理解的白眼和指责,耐心细致地劝慰疏导,搭建起捐献者和器官衰竭病人之间的桥梁。
    作为医院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当我们回顾每一位器官捐献者及其亲人的故事,我们都会被他们在面对人生的不幸时,仍超越个人的悲伤,摈弃狭隘的世俗偏见,义无反顾地、无私地帮助他人,铸就人间大爱的精神而一次又一次地激荡灵魂。我们知道,当病人亲属做出捐献亲人身体器官的决定时,就意味着他们为了帮助别人,必须放弃对自己亲人的维持治疗,以避免器官功能在维持中衰竭。所以,当我们每次看到捐献者亲属在如此艰难的情感考验中做出捐献的决定时,内心真的是既难过又深深地感动。羊年初始,农历大年初五,开化17岁少年詹新诚,由于病情持续恶化,抢救已无效果。在这朵生命之花即将凋零、飘落的时刻,他的父亲詹正卫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主动提出捐献儿子的器官和遗体。詹新诚因此成为了我市第31位器官捐献者,也是衢州市首例捐献器官同时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当别人问父亲詹正卫为什么会想到器官捐献时,他说:“儿子平时就很懂事,现在他既然救不活了,让他去救别人也是好事。”我市第24位器官捐献者的母亲在谈到捐献孩子器官时说:“孩子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来不及为社会做贡献,就让他在生命结束时为社会做最后一点事吧!”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位器官捐献者和家属这样的大爱之心、崇高品德,才得以一遍又一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世俗观念,让生命之花一次又一次重新绽放,续写了大爱之城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如果说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亲属是拯救他人生命的英雄的话,那么由许许多多为器官捐献者和等待捐献病人牵线搭桥、为器官捐献者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细致服务、为器官移植手术成功实施而辛勤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红十字人士组成的生命接力服务团队则是一支英雄的团队。
    时间对于捐献者和可能接受移植的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关乎是能否顺利实现捐献以及捐献器官的质量。因此,一旦确认家属有捐献意愿,医院和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就会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种法律手续,并以极高的效率做好与交警、法医、劳动等各个部门的紧密协调。同时给予悲痛中的捐献者家庭以温情地慰藉和精神上的支持,时时处处关怀捐献者家庭,提供细致入微的帮助和服务,当好捐献者家属的贴心人。对从外地赶来探视的捐献者亲属,协调员也会担负起临时生活保姆的角色,妥善地安排并照顾好他们在衢期间的生活。我们的协调员还针对不同地域身后事办理风俗习惯的不同,根据捐献者家庭的具体情况,千方百计地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满足家属合理要求。
    作为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我们总是最早接触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向危重患者家属开口提出器官捐献建议的“第一人”。但是,由于大众对器官捐献知识尚不了解,患者家属的思想观念和个人秉性又千差万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动员家属接受人体器官捐献的理念,在患者去世后把器官捐献给其他有需要的病人,让他人获得新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向家属提出建议的“第一人”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一般人难以体会。面对即将逝去亲人,家人难舍难离的病人家庭,我们却要跟患者亲属去谈论如何面对无情的死亡,提出器官捐献的建议。在旁人看来,似乎与我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职业宗旨有些大相径庭、格格不入。实际协调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受到病人家属的误解甚至责怪。有一次,医院接收了一位因车祸重伤的女患者,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经医生诊断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但器官功能良好。我们向患者丈夫提出,是否愿意在妻子身故后捐献器官以挽救他人,他答应回家与儿子商量。第二天,我们打算找患者儿子沟通,当致短信跟他联系后,得到的回复却是:“你过来找我吧,保证不打死你”。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在他情绪平静的时候再进行沟通,但最后还是被拒绝了。还有一次,当我们与一位因车祸导致重伤的患者的子女进行沟通时,办公室突然冲进来很多该患者的其他亲戚,用手指着我们对患者子女说“他们这是骗人的,不要相信。”还情绪激动地强令患者子女拒绝器官捐献,根本不给我们解释的机会和继续做工作的余地。
    尽管现实如此艰辛,但是我们团队的同事们始终都没有气馁,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我们不懈的努力,那些翘首企盼着的,被药物和机器束缚住的器官衰竭病人才有摆脱病痛、远离病床的希望,才能让这些本已暗淡的生命再一次点亮,鲜活起来!而我们所秉承的“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崇高理念就能够在每一次生命的传递中真正地得到实现并发扬光大。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自愿器官捐献的理念正在逐步被社会公众接受,全市器官捐献数量逐年大幅上升,我市器官捐献工作已经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桃花满枝固然美好,但是那落英缤纷何尝不是世间美景!“落红不是无情物,传递清香满人间”!让我们对所有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对所有捐献志愿者、对所有参与器官捐献的卫生医务和红十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对所有帮助和从事器官捐献的人表示感谢。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队伍中,让爱传承,让生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