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邦——小儿健康的守护者

文章来源:宣联处 作者:曹敏 点击数:7355 更新时间:2018-06-04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在儿科岗位上以“匠心”精神坚守一线;他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他注重科研,关心医改,十分注重规范诊疗。他就是衢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院副院长胡建邦。
  专业诊断有绝活
  胡建邦,今年54岁,1986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儿科系。我院主任医师、副院长,曾获得衢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衢州市名医、衢州市拔尖人才等荣誉。在医院,胡建邦分管临床医疗工作,包括医疗质量管理、专科建设、院感管理、妇幼保健、临床用血、临床进修等工作,分管医务处、质控处、院感处等部门。虽然管理工作繁忙,但他一直兼顾着业务,坚持看门诊、查房。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儿科医生中的一员。
  胡建邦看病有特点,那就是“精准”。一位常挂他号的市民回忆,有时候家长急了,要求挂针,胡建邦都还坚持着少用药的原则,多年来从未变过。他的这份自信和笃定,始终能给家属带来安全感。
  有一次,一名2岁女孩因昏迷3小时送进医院,值班医生考虑为脑炎,而胡建邦则判断可能为中毒。在指导抢救的同时,还给在场人员详细分析了惊厥、昏迷的鉴别论断。诊断最后明确,孩子是误食了外婆的抗抑郁药物而致中毒。
  还有一次,一位13岁的男孩因发热、胸痛被初诊为肺结核,后家属又辗转找到胡建邦。经过详细的病史了解与细致的体格检查,胡建邦判断患儿应为化脓性胸腔积液。经过积极地抗感染治疗,患儿病情很快好转,避免了一次误诊,也使患儿避免了不必要的抗痨治疗。
  由于技术精湛,胡建邦医师的口碑好,求诊的病人不计其数。平常不坐诊的时间,也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孩子过来看病。胡建邦从不推诿,即使再忙,也要放下手头的工作接待病人。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办公室里,他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拿听诊器给孩子看病。
  有人认为儿科医生“没花头”。但胡建邦却认为,儿科的成就感不比别的科室少,特别是碰到祖孙三代都找他看病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许多我当年看的小朋友,如今都为人父母了,他们的父母陪着他们又带着孩子来找我看。很多人都还认识我,想想还挺欣慰的。”胡建邦说。
  胡建邦坦言,对儿科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些年来,儿科给了我很多荣誉和回报。”胡建邦说,儿科始终是一个团队,团队就应该团结,相互搭台才能好戏连台。
  安抚患儿有学问
  安抚生病的孩子和焦虑的父母,是儿科医生的必修课,胡建邦自有一套。
  碰到一些不愿配合的患儿,胡建邦也自有一套“降服”的办法。多年来,胡建邦的口袋里经常放着糖果,那些不愿配合检查、哭哭闹闹的小朋友每次都被哄得服服帖帖,屡试不爽。
  碰到扎针“困难户”,胡建邦也有招:“我自己的孩子曾经扎针扎了7次才成功。”每每听到医生说起自己的经历,患者家属就像找到了盟友一般。“拿自己的经历去分享,还挺有效的。”这是胡建邦的经验。
  正是这份对自己专业技术的肯定和自信以及对患儿及家属的贴心,多年来,胡建邦的医德口碑享誉院内外。
  高超医术有口碑
  多年来,胡建邦努力钻研业务,率先在衢州地区开展持续正压呼吸加气管内给药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率先在衢州地区诊断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小儿腹泻伴惊厥等疾病,撰写并发表论文;多次应邀在省市儿科年会上作专题讲座,受到同行好评。主持的课题分别获得衢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胡建邦说,儿科医生工作量很大,一上午常常要看40多个患儿。因为对象特殊,医生在看病过程中要特别仔细和耐心。比如,一个普通感冒除了鼻塞流涕外,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些患儿哭闹不停,儿科医生必须仔细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肠套叠、颅内感染等。每名患儿都让医生高度紧张,半天下来很容易筋疲力尽。
  “一个生病的孩子,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期待,因此,儿科承担的压力更大。累是必然的,但总要有人做。既然学了,一路走下去也挺好。”胡建邦认为,身为一名儿科医生,必然有其使命。
  轮到夜班时,后半夜急诊科里最忙的就是儿科医生,一个后半夜患者少则30~40名,多时近百人。
  大半夜会诊的案列也时常出现。有一次,他接到来自某县城医院的求救电话,匆忙赶往该院会诊。只有10个月多点大的孩子,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打针也不哭。胡建邦心里一沉,觉得情况不好,立即叫人展开抢救。当班的护士慌了:前几分钟还喂了好多奶,怎么这会儿就要抢救了。后来,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引发脑炎,多亏了胡建邦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身为一名儿科医生,自然对儿科现状更深有体会。胡建邦曾在《健康报》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分别就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儿科医生生存现状、医患沟通及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儿科医生有许多的酸甜苦辣,胡建邦说,我愿当一辈子的儿科医生,成为一名小儿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