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患上“子宫腺肌病”怎么办?切除子宫?不!!!

文章来源:广电报 作者:王静 点击数:3870 更新时间:2017-02-06

    34岁的壮女士,这两年被“大姨妈”折腾得够呛,每次来月经都感觉痛不欲生。她不仅痛经严重,月经量也很多,甚至用上了尿不湿,还有头晕乏力等一系列贫血症状。
    今年6月份,壮女士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妇科彩超显示,壮女士患了“子宫腺肌病”,子宫增大如怀孕女性3个半月左右大小。
    市人民医院的妇科医生考虑到壮女士年纪轻,且仅生育了一个小孩,便为她制定了一套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仅将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目前,壮女士已完成了所有的治疗步骤,效果良好,痛经明显缓解,月经量也明显减少。
 
一、子宫腺肌病症状
    正常情况下,位于子宫腔的子宫内膜很不“安分”, 稍不留意就会跑到其他部位, 闹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跑到子宫肌层并在那里“安营扎寨”, 如果分布广泛, 一般称作“子宫腺肌病”;如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 造成该处的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球体, 则称之为“子宫腺肌瘤”。
    这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具有复发、浸润生长等恶性行为, 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经或经量过多, 使人苦不堪言。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部分年轻患者甚至没有生育史。
    由于腺肌病导致子宫增大,子宫内膜表面积明显增大, 以及肌层中异位内膜“捣乱” ,影响正常子宫肌肉的收缩等功能,故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异常出血。异位内膜对子宫的刺激及局部子宫肌肉的水肿,以及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 患者常常表现为痛经。
随着病变加重,痛经愈加剧烈, 甚至发展为非经期的长期盆腔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子宫腺肌症有时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并存,所以患者有时也可表现为性交痛。
 
二、子宫腺肌病治疗
    子宫腺肌病不必一律做子宫切除,应坚持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原则, 慎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常用于初始治疗,即以前未曾治疗过、病情相对较轻者,以及手术后预防复发者。病变较轻者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即可减少经量,缓解疼痛;对于手术后辅助用药及助孕,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达菲林、抑那通等,能够预防复发或改善受孕环境, 不少患者治疗后能怀孕生子, 但价格较贵。小剂量米非司酮, 以及丹那哇、高效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哩、活血化痪的中药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药物环  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 能持续释放一种孕激素类药物, 适于没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以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 5年后需更换。部分人上环后,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脱环等。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再配合药物治疗  是目前年轻患者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较适宜的治疗方式。当然,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子宫内膜去除术或射频消融术  适用于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月经量过多者。如宫腔镜热球,但有复发及日后需切除子宫的可能。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  用于治疗症状性子宫腺肌瘤尚有争议。对有严重合并症且不适合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可以考虑此方法。据报道, 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效果不甚满意。
子宫切除手术  是治疗该病最彻底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症状严重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常见方法有子宫全切及子宫次全切等。
 
    医生提醒女性朋友,应避免反复刮宫、流产等损伤子宫内膜的行为;一些宫腔操作如上环取环、通液造影等,尽量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不可同房、剧烈运动等;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避免穿透内膜, 以免宫腔感染。